酒,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东西。没有了酒,似乎也就没有了人生的那份热闹与欢愉。在古代,不少文人墨客,因为酒而名垂千古。他们在酒的陪伴下,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和文章,吟诵时总能引得人们心驰神往。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看,酒界的酒仙、酒怪、酒痴、酒宗等高人都是哪些吧!
首先要提到的当属酒仙-李白。他可谓是既是诗中仙,又是酒中仙。别人喜欢逛青楼,他却喜欢逛酒肆,被誉为“酒中仙”。唐玄宗想给曲子配新词,李白摆了个谱,后面就有了“龙巾拭吐,御手调羹,贵妃捧砚,力士脱靴”的故事。他喝醉后还常常作诗写赋,以此表达他对酒的热爱之情。李白在游洞庭的时候,写过一首耐人寻味的诗:“南湖秋水夜无烟,耐可乘流直上天,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。”可见他对于酒足以到达神仙境界。有一说他也真的成为了一名仙人,醉后捞月,坠入湖中。至今大家还在为此叹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杜甫,是最为著名的酒痴。与李白同样地热爱酒,有段时间,两位文化名人曾相识相知,一同游历天下,情同兄弟。他不仅颇具才华,吟诗作画之余,品酒技艺也是非常好的。到晚年,杜甫还说:“莫思身外无穷事,且尽生前有限杯”,可见他对于酒的痴迷程度之高。
孔子作为酒宗,也不容忽视。《论衡》中有着这样一句话:“文王饮酒千钟,孔子百觚。”这可谓字字珠玑、短小精干。但他并不主张喝得太多,还说过一句话:“夫酒无量不及乱。”这也体现了酒文化当中的一种克制与自律。
作为酿酒始祖的杜康,自然也是此类高人之一。他因为酿酒技艺特别好,名字本身都成了酒的代名词,曹操也有句名言: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”
仪狄和杜康同为酿酒始祖。相传仪狄酿的酒太好喝了,进献给大禹时,禹连声赞叹,但却疏远了他,说后世有人恐怕会因为这样的美酒而沉溺于其中,还一度禁了酒。
孔觊则被称作“酒判”。他一个月30天中,有29天都是醉醺醺的,只有一天是清醒的,那便是断案时间。他把案子断得有条有理,让人刮目相看。
最后了解一下酒界的酒鬼、酒怪。他们别具一格,行事不拘一格,常常在酒的陪伴下发挥出他们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比如
常常赤身裸体坐在家里,但却对嘲笑他的人取掉帽子后反唇相讥地说:“我把天地当房子,把房屋当裤子,你们跑到我裤裆里来了?”另外,像酒怪石曼卿,则是常常捆绑自己喝酒,称之为“鳖饮”、“囚饮”等诡异方式。
以上这些酒界高人各有千秋,他们或以文才惊世,或以善饮自娱,或者借酒消愁或以酿酒成名,或以癫狂自娱,然而他们在酒文化当中确留下了不朽的名声,为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。
(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需删除请联系作者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北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8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